Search


14億人口的中國,正快速奔向高齡化社會。

你可能會好奇,中國不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14億人口的中國,正快速奔向高齡化社會。

你可能會好奇,中國不是一直都有人口優勢嗎,怎麼會突然就高齡化了呢?你可能無法想像,1949年毛澤東開始統治中國時,中國總人口不過5億4000萬人。換言之,中國在70年間,人口成長了將近2.6倍,平均每年有1200萬的人口正成長。中國人口的快速成長到了1981年開始出現轉折,鄧小平為了避免人口過度快速成長,推行一胎化政策,讓人口金字塔出現了倒三角形的發展;到了2016年,習近平正式修改法律,迎來二胎化政策的時代。

「四二一」(指祖父母四人、父母二人、孫一人)的家庭結構配合經濟發展,讓如今九零後、零零後得到了更充裕的愛與物質條件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;相對的,長達35年的一胎化政策可以說是直接造成少子高齡化時代的元兇。時間無法逆轉,若中國當時不採取一胎化政策,如今是否會因為過大的人口基數造成糧食危機,這都不可知。

但中國的高齡化,百分之百就是政策導致的結果嗎?這也不盡然。隨著醫學上檢驗嬰兒性別的技術大幅提升,相對於1953年時男女嬰兒人數比為104.9比100,到了2010年則是118.64比100。中國的性別歧視傳統,讓男女人口大幅度傾斜,目前20歲到45歲適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萬人。在男多於女、女性有選擇權的情況下,結婚就變成難以「成交」的認證。此外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同時拉高生活成本,結婚與生養子女的支出讓人難以承擔,因此「不婚不生」也成了合理經濟邏輯的決策。

倒金字塔的人口結構,在迎來退休潮時,對國家政策的衝擊最為劇烈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,中國將在2015年之後開始面臨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,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轉型,否則必然會有高度依靠人力的產業消失。除了產業政策,包含醫療、看護在內的社會政策也必須隨之跟上腳步;然而,中國目前的社會制度卻有破產的風險。如果中國不盡快全方位的改革,恐怕會趕不上高齡化的速度。

2049年的中國,將是怎樣的人口結構呢?如果說1949年整個中國人口為5億4000萬人,2049年的中國,光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就高達5億人、佔整體人口超過三成五,是個不折不扣的超高齡社會。中國並非民主國家,這意味著中國可能透過大規模的強制性政策調整處理接下來的危機。不論如何,中國享受了過去人口快速成長的紅利,如今也得面臨可能降臨的危機。《聖經》創世紀中有則故事,法老王做了七年豐收、七年饑荒的預知夢,約瑟為其解夢,建議需將七年豐收的糧時妥善保管,以應付接下來的七年饑荒。中國經歷過人口成長的「豐收」,是否能將積累的資源用以處理接下來人口老化的「飢荒」,端看中國的決心與智慧。

台灣目前正處於一個統獨未明的情況,但以台灣跟中國僅隔海峽的鄰近區位而言,不論如何,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,都會帶來強大的影響。例如中國政府為了解決勞動力下降的問題,已經提前布局AI產業,未來產業可能會從人力密集向技術密集轉型,如此一來將正式成為台灣與韓國的競爭者。另一方面,由於照護產業可能大幅度崛起,中國可能會與台灣競爭東南亞尚處人口紅利階段的勞動力,造成台灣照護人力的緊缺。

大國榮枯帶來的衝擊絕對不小,與中國幾乎同時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,更需戒慎恐懼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只因為世界是無法窮盡的文本。
View all posts